1、名稱和系統(tǒng)的差異
這里說的回填是指使用水泥、豆石(至少是沒有棱角的圓石)和河沙摻水攪拌形成的混凝土,把地暖管道掩埋起來的現象。由于混凝土是有水的,所以免回填的地暖系統(tǒng)被稱為干法地暖或薄型地暖系統(tǒng),而需要回填的地暖叫濕法地暖系統(tǒng)。
2、施工工序及使用的材料不一樣
免回填的地暖材料及施工情況大致是:首先在地面上鋪上3公分厚的溝槽板或蘑菇板,這兩種的形態(tài)很特別,一種是內凹的溝槽用于直接鋪裝地暖盤管,而蘑菇板是由規(guī)則排列的凸型蘑菇頭把地暖管卡住。
內凹型的地暖是把導熱鋁與保溫板制作在一起,管道的散熱會利用導熱鋁加大導熱面積,傳給地面的材質進行升溫;蘑菇板型的地暖管會把熱量傳遞給管道周圍的砂漿,由砂漿向地面散熱,也有直接在上面鋪裝地板的,有砂漿填充的能耗要低很多。
而濕法地暖的施工流程是首先鋪裝防潮膜和邊界保溫帶,然后鋪裝擠塑保溫板和反射膜,接下來就是鋪裝地暖盤管,最后是混凝土回填和砂漿找平,要等待回填找平干燥后才能進行后面的工序。
總體來說,干法地暖的施工略顯簡單,沒有過多的步驟,直接就是地暖模塊(保溫板反射膜),然后就是鋪地暖盤管,如果是凹槽式的直接就可以鋪裝木地板了,蘑菇板的直接用貼磚的抹平鋪磚。
而濕法地暖必須要一步步一道道工序進行,然后還要按照地暖回填標準進行混凝土回填找平,等待干燥后才能進行下一步裝修。
3、占用空間和承重性是不一樣的
從前文的介紹中,大家應該大體明白它們的厚度是不一樣的。免回填的干法地暖,家用型的安裝模塊厚度是3公分,所以它占用的空間就是3公分;而濕法地暖的保溫板常規(guī)是2公分,再加上混凝土找平4公分,所以它的占用空間高度是6公分。
另外,我在工作中,發(fā)現有些商家在使用超薄的模塊(比如開發(fā)商項目中的招投標下),其厚度只有2公分,這樣的保溫性能太差,后期能耗相當高;特別是后期由于沒有回填層的承重保護,一旦家具重力不平衡,就會帶來地面塌陷的可能;而濕法地暖是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的。
4、升溫時間的區(qū)別
在目前的市場中,總喜歡把免回填的地暖與濕法地暖進行比較升溫時間,水溫都在一致的情況下,免回填的地暖肯定升溫更快,如果水溫都在55-60度的條件下,干法地暖的升溫時間比濕法地暖更快,一般是在3小時左右,而濕法地暖幾乎在6-8小時左右。
因為這個升溫的因素,很多商家做了很多營銷的說辭,說該地暖具有某某高科技,來提升自己的價值空間;我認為主要是沒有回填吸熱的原因,大家不信可以直接在濕法地暖的地暖管上直接貼磚,一樣升溫時間在2-3小時,所以回歸到本質上來,就沒有什么航天材料、軍工材料這些貼金的說法了。
5、節(jié)能和舒適度的區(qū)別
從前文的介紹,它們的面紗慢慢被揭開,使用免回填的地暖,按理說是造價更便宜的,可是價格往往高于濕法地暖的造價,具體原因前面已經介紹了,它是迎合了市場的需要、時代的產物。
關于節(jié)能性的比較,在自供暖系統(tǒng)里,由于免回填地暖升溫快,自然的當室內溫度或回水溫度達到后,壁掛爐就會停止供熱;然后室內的溫度會因為戶型保溫的問題急劇下降,壁掛爐就會重啟運行,直到下一輪的停止。
所以免回填的干法地暖由于沒有回填層蓄熱,如果為了凸顯升溫時間快,只會更加耗能;只有把水溫調低到40-45度左右,就算重啟較頻繁,能耗也會比濕法地暖55-60度便宜,但是會增加壁掛爐維修的幾率。
另外,舒適度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,因為干法地暖的散熱很多都在意它的升溫時間,有些家里能夠在2小時左右升溫,但是這是提高水溫犧牲能耗和舒適度換來的升溫時間,沒有意義。
另外,免回填地暖的管道直徑幾乎是2公分的,以20或25公分的間距進行鋪設,而回填地暖的地暖管直徑是1.6公分,以15公分的間距進行鋪設,管道越小越密,對水溫的溫度要求越低,帶來的溫差就越小,舒適度就越高。
比如毛細管輻射系統(tǒng)的舒適度就會高于普通的濕法地暖,它也更節(jié)能,因為它的管子很細很密,水溫只需要35度-40度,通過這個案例,大家應該明白了地暖為啥比暖氣片舒適的原因了吧。
總結以上就是免回填干法地暖與回填地暖的一些主要區(qū)別,免回填地暖主要優(yōu)勢是只占用3公分層高,另外的直接散熱到地面升溫快,節(jié)能的說法,還是要取決于供水溫度的設定,升溫越快反而舒適度越低能耗越高,另外由于干法地暖容易讓壁掛爐頻繁重啟,所以它被廣泛用在集中供暖的系統(tǒng)里是比較好的。
我認為大家在選購它們時,要理性的去對待,不要太對升溫時間很在意,因為我們安裝地暖的目的是追求舒適度,文中已經介紹了使用它們的一些方法,不能本末倒置。
鄭重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,請第一時間聯(lián)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多謝。